智通財經APP獲悉,今天,知名投資人段永平突然發文稱,將相當長一段時間不再上雪球。在此之前,他曾多次表達出對市場的看好,透露了自己抄底了騰訊(00700)等公司。不僅如此,近期大量資金藉助ETF等方式湧入港股市場,多隻ETF份額頻創歷史新高。多家機構表示,在近期調整後,港股的估值水平已處於歷史低位,長期配置價值顯現。
就在段永平此番宣佈“離開”前,段永平曾透露過自己對市場的觀點及操作。港股市場中,他看比較好騰訊,4月8日,他表示自己通過期權賣出put,對騰訊表達了支持。今年以來,段永平多次在港股中出手,或通過直接買入股票,或通過賣出put期權進進行看多操作。
除了段永平外,南向資金也在持續流入港股。今年以來,南向資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場,此前已連續13個交易日維持淨買入。4月9日,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超355億港元,延續強勁流入態勢。
而作為資金配置港股的重要工具,港股相關ETF備受資金青睞。
以港股科技ETF(513020)來看,該ETF主要跟蹤中証港股通科技指數,成分股涵蓋互聯網+生物醫藥+新能源車等科技龍頭,權重股包括阿里巴巴、小米集團、騰訊控股等互聯網龍頭。4月10日,資金也借道該ETF流入港股,港股科技ETF大漲超6.5%,盤中成交額持續放大。
此外恆生指數ETF(513600)也上漲3.95%,資金淨流入額均位居同類第一。在資金持續湧入背景下,多隻港股相關ETF份額創歷史新高。
其中,多隻港股相關ETF持續放量,大資金掃貨跡象明顯。具體而言,華夏恆生科技指數ETF上午成交額為88.44億元,華泰柏瑞恆生科技ETF成交額也超過87億元。
國金證券表示,港股領跑全球權益市場,背後本質驅動力緣於兩點,一則港股“AI含量”高,且AI相關的科技類資產較A股更具“辨識度”;二則港股分母端流動性和風險溢價也出現了“實實在在”的改善,國內M1顯著回升後的資金“外溢”推動南向資金大幅流入香港市場,疊加港股更強的“動量效應”本身,又形成了增量資金的正反饋。從資金流向的結構上看,科技類資產受到了內外資的一致青睞,尤其前者流入幅度更顯著。
中金公司表示,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可能來自個人與私募的活躍,以及公募與險資的持續配置。中金公司認為,近期內地可投港股ETF資金淨流入快速抬升,這部分或主要來自個人投資者;近期港股通部分中小市值標的異常波動,與A股一些中小盤的表現特徵類似,表明不排除有遊資與私募資金參與,包括此前投資美股的資金快速切換到港股;部分險資仍在持續配置港股高分紅標的,也小幅增配科技板塊;內地公募也明顯增配港股科技股。
具體來看,公募加倉金額前20大個股中,港股通標的佔據6席,合計加倉規模達522.11億元。其中,騰訊控股是公募長期重倉的港股龍頭,凸顯互聯網龍頭在估值修復中的吸引力。
申萬宏源策略團隊最新研報表示,在市場大幅調整之際,中國資產再次回到相對全球具備良好性價比的估值位置。市場可能迎來一個重要的中長期週期低點,繼續看好後續港股回調後的中期投資機會。
新聞來源 (不包括新聞圖片): 智通財經